查看原文
其他

林雪萍 | 为每扇门定制一个故事:数字化转型的把手

林雪萍 知识自动化 2022-08-14


全文字数

6700

阅读时间

19

分钟


门道:门之道


每一扇门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然而对每天进进出出的门,人们的关注其实很少。这后面也是大有门道。天下千变万化的门,大致就是两种:要么是看守财富的防盗门,这种入户门一般都是钢门;要么就是室内私密的房间木门。


不同的门,决定了不同的制造方式。木门制造相对简单,小作坊也能起步,这是国内有上万家木门企业的原因。相对而言,防盗门制造则要复杂很多,需要大型装备。豪华一点的自动化设备,像意大利萨瓦尼尼的钣金机床,动辄几千万元,可不是一般小厂可以投资得起的。


入户门和室内门这两种门,一个是木头一个是钢,差异性太大,简直就是两个行当。无论是在工艺,还是在供应链,很少有一致的地方。如果说防盗门和室内门,就是红薯和马铃薯的区别似乎也不能说错得太离谱。


国内很少有横跨两个不同门类的制造企业,门道太多。


天门阵,各向一方


重庆美心,就是这样比较稀少的两栖品牌。它在重庆的制造基地、展厅和厂房是连在一起的。进入工厂之前,会经过大展厅,这里就像琳琅满目的建材超市,展示旗下7个子品牌的不同风格,以及门后形形色色的故事。


而在楼下,则是轰隆隆的机器工厂。价值几千万元的昂贵设备,就在这里裁剪各种钢板。这种“楼上是展厅、楼下是工厂”的布局,使得工厂工人有机会看到自己努力打磨产品所呈现的样子,对于现场的匠心精神的培养,会非常有帮助。防盗门车间现场的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外门板和内门板像是两条平行河流,在加工流水线上蜿蜒而下,机器有条不紊地在打孔、涂胶、装芯,几乎不需要人工。这里充分享受着自动化带来的红利。在产线的尽头,两块门板像嘉陵江和长江一样,自然汇合。只有在门框安装和最后的质检阶段,才会提醒人们,这种制造产业还留下一小部分环节,对自动化呈现了较强的抵抗态势,密集人力仍然很难被替代。


美心精心构筑了不同品牌,既有面向不同的区域划分,也有面向出口的专供产品。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跟产品本身特点有很大关系。例如木门由于其受气候影响较大,南、北方企业的木门制造工艺和技术难以统一,这意味着要实现木门的标准化、规模化都很有难度。


而它的品牌矩阵,正是为了挑战这种门业的复杂性,背后则是一套大制造系统的匹配。位于重庆的制造一分厂,是钢制门的总厂基地,充分发挥了集约制造的优势,有统一的防盗门配料工厂和制造基地来支撑四种不同品牌的防盗门生产。而木门的三个品牌,则各自保持完整的营销与制造的独立性,将供应链从头到尾打通,而整个集团则只进行大的管控。


这种精心设计的分布式用力的方式,就是为了以最大的受力面来贴近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


这也让人意识到,门业的复杂性,绝不是只有一开一关那么简单。


绞杀,门业洗牌的号角响起


气候多样性只是木门产业碰到的一个麻烦而已。对于传统木门,必须加大设备投入尤其是自动化设备,才能有竞争力。


门业制造现场有切割、焊接、冲压、涂胶、重型搬运等,这些在美心看来,统一归为3D岗位,也就是脏(Dirty)、累(Difficult)、险(Dangerous)的工种。摆脱3D岗位,让员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是美心自动化所信奉的理念。在工厂内,斥资几千万投建的机器人发泡胶喷涂项目,用于替代传统人工操作的气体喷枪,一方面是减少材料浪费,更重要的是避免对人的健康损害。而现在,采用机器人静电喷枪后,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参与,而且由于喷涂精细,也降低了材料成本。


门板流水线从自动化开槽,到激光切割冲孔,辊压成型,再通过辅助工位的运转,实现正反面的连接,一扇防盗门就可以下线了。但是,对于领头羊而言,即使是自动化曾经造就了巨大的竞争力,但它所能带来的提升空间终究是有限的。门企未来的竞争力,已经无法以自动化设备来支撑。


因为,门业集中度不值一提的现象正在散去。随着房地产引领产业发展的大势已去,而个性化定制又扑面而来,门业正在进行残酷地洗牌。木门佼佼者如美心、TATA、梦天等,和钢门领头羊如盼盼、霍曼、美心等都在摩拳擦掌,利用规模优势扩大市场;而跨界者则虎视眈眈,既有兔宝宝、美凯龙这种从装修大卖场杀进来的狠角色,也有做橱柜出身的如欧派、索菲亚等横向挤进门里来的。


以索菲亚为例,2017年索菲亚合资设立了索菲亚华鹤门业有限公司,推进门业渠道开拓。截至2018年底,其两个木门品牌独立店达300家;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跳升到800家,而经销商则超过千家。索菲亚推进木门的力度,由此可见一斑。索菲亚木门事业部,采用了与橱柜捆绑颜色搭配的策略,意在强调其木门的花色、款式与柜类打通。目前,门业收入占比公司总收入的4%,全年营收预计4个多亿,成为门业不可忽视的新军力量。而橱柜行业的市场领先者,欧派橱柜的门业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近8个亿。都在门业发力,改变了这个行业的分散属性。


风雨欲来风满楼,门业这个产业正在呈现明显的“产能挤出效应”,小企业逐渐离场,大企业的市场占比越来越高,正呈现如家电市场中美的、海尔、格力等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


中国门业,正在迎来绞杀时刻。而这个产业已经熟悉的投资自动化的方式,也在走向尽头。


信息化来了,但还不够


自动化设备代表了机器雄心,而信息化系统则代表了管理者的成熟。


中国木门行业起步较晚,是一个不到20年的新行当,伴随着城镇化和房地产而蓬勃发展起来,成立时间能超过20年的公司不到10%,近50%的企业成立不足10年。


野蛮成长的二十年,造成了门业产业的高度分散。龙头企业虽然有品牌效应,却很难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更重要的是,年轻、零散的门业发展,造就了一个信息化非常不充分的领域。


门类、建材,整体而言,行业信息化水平都较低,比汽车行业要落后20-30年。美心门业正在试图追上这个步伐。在门业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上,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但在信息化相对落后的门业,ERP似乎被追捧。很难想象,一些门业企业会以上马ERP为荣,而很多企业还在用excel表格进行排产和物资调度。ERP软件被寄予厚望,试图推动全流程的打通,从消费者质量信息溯源、经销商客户信息管理、订单管理,到制造,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


但个性化的定制、快速的动态配置,使得ERP的中心位置受到挑战。实际上,很多ERP基本成为进销存管理软件,并无法有效进行快速成本核算。


在家电的一些头部行业的数字化实践中,适应快速的门店变化要求,已经使得ERP传统架构受到来自多维数据打通的严重挑战,更多数据链削弱了ERP的作用。而为了适应直销服务的特点,特斯拉汽车干脆舍弃了SAP的软件,而重新自建一套ERP系统。这意味着,传统ERP以工厂内无限产能的制造思路,已经很难招架住以动态用户需求为主的个性化定制体系。


信息化时代,都是以ERP为基础。ERP的作用,就像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这是所有数据集结的阵地 。在这里足以看到珠穆朗玛峰的宏大景象,然而大本营离珠穆朗玛峰毕竟还有19公里。这个距离,只能远观美景,却并非最后的圣地。


而数字化时代,则瞄准的是下一个目标:珠峰北坡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这里也被称为魔鬼营地,因为高原反应强烈,会击倒不少的攀登者。能否在前进营地坚持停留一个星期,是考验一个攀登者能否继续往上攀登的“试金石”。


门业企业,需要在这里建立全新的基地。这是面对未来的新型竞争力。就技术赋能的趋势而言,可以说门业领域的“自动化红利出尽,信息化方兴正艾,数字化刚刚上路”。


而在自动化时代已经抢占先机的美心,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大力推动信息化系统的连通。与此同时,与国内3D设计软件商领头羊——华天软件,形成非常紧密的数字化战略合作,围绕3D设计工具激活全链条,激活数据,落实数字化业务驱动。


随着门业的洗牌在即,找到未来竞争力就是新一轮的深挖壕沟。数字化护城河无疑是一条分水岭。


糊涂账,个性化的挑战


用户的口味变得越来越刁钻,使得个性化门的定制越来越多。几乎每一扇门都会有变化,各种材料各种工艺的分散性,令成本管理者非常苦恼。门看似简单,但其加工过程的物料清单却是一个多层结构 ,工艺与材料相互嵌套。一扇门需要大约200个零部件,每扇门往往都需要一张表来进行确定,产品生产要实现参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的门业复杂之处在于,当一扇门离开厂房的时候,仍然要看成是一个半成品。只有安装好之后,和门洞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制成品。


基础数据难以维护,导致成本估算也很难。在用户端,由于很难快速预测制造成本,因此可能会导致报价缓慢;即使是生产完之后,成品门都运出工厂了,企业可能还不知道如何分解成本。只有总账,没有分账。一扇门究竟赚钱多少,很容易是一笔糊涂账。


自动化作为门业的基本门槛,打开了集约化生产的大门,但红利也在减少;信息化,则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数字化,正在推动门业全力应对个性化定制的挑战。


看上去,这条道路并不孤独。毕竟,定制化橱柜,已经在个性化定制趟出一条可供模仿的清晰路径。然而门的定制化,比橱柜更复杂。橱柜制造,相对于门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是切板、裁板、大板拆成小板等。而一扇防盗门,则需要钣金加工和表面处理,而且是双面,中间有反复的冲、折。成熟的橱柜软件,一下子也很难直接转为防盗门的设计制造软件。


“定制”正在成为门业的业务模式核心。所有的支撑系统,都需要围绕“专业化定制”而展开。那么,数字化转型,从哪里起步?


数字化,从何处起步


数字化转型,从数据的母亲河开始,那就是造型工具软件。最早是用二维CAD软件,美心决定向华天三维CAD软件转变。看上去,这是一个可以感受到的变化:从平面到立体。


然而,这不过是3D设计软件的优势之一。它的背后,则是从2D到3D,数据逻辑被重新刷写的过程。数据全链条的连通,呈现了显著的趋势,而不是简单的信号。


美心门业此前使用的二维CAD软件,每一次订单,都要设计一次,然后再出图纸。大量设计方案,被重复设计,效率较低。因为在这个研发设计阶段,往往都是靠搜索物料清单BOM表来实现的。而采用3D软件之后,基本都是按照参数化配置来做驱动。根据订单信息,可以直接组织成产品的结构,大大节省了设计时间。知识重用,重新成为了设计师的座右铭。


二维工具软件升级到三维带来的变化,还不仅限于设计部门,而是持续向后传递。由于产品图形都直接带有工艺要求(包括工艺路线、工序图等),可以实现工艺出“图”的无图纸化。操作工无需拿到图纸,在车间通过扫码就可以了解加工要求。


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工艺指导的颗粒度,正在从“一类一单”走向“一品一单”。以前提供的工艺卡片,都是粗线条的某个类别,属于通用指导书。至于具体的加工,例如门的尺寸多一厘米,或者少一厘米,则是由附加订单信息来决定。工人需要仔细阅读订单表后,同时结合大类别的工艺说明,才能完成对一个加工工序的参数设定。有时候工人会读错,导致不必要的质量缺陷。而现在二者合体,大大提高了车间的加工效率。通过下发数字化工艺(工艺参数化,加工工艺可以随时调整),通过选定参数来驱动作业指导书,这使得工厂生产节拍快速提升,即使对于复杂的门,也可以实现四分钟一扇门的生产速度。


实际上,还可以走得更远。由于所有模型都是带有加工尺寸,可以直接下发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机器可以自行阅读并执行。这意味着,设计、工艺和制造,实现了连续性的数据流转。


这大大简化了数据在工厂里的流转时间,它带来的是各个组织、岗位之间的信息暗墙被打破,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被重新改写。


创意的源泉,从门店开始汲取


美心最早的想法,只是想通过3D设计软件的切换,带动设计效率的提高。然而,触一发而动全身,口渴打井的时候,如果刚好挖到井眼,那么收获的就不再是一口水,而是一口深井。华天的三维CAD设计软件,就是这样一个数据井眼。或者说它是一个水晶球,通向未来制造的眼睛。


美心发现了这样的数据水晶球,对数字化制造有了新的期望,那就是让设计跳出工厂的大门,与用户的意愿进行更好的交互。


这个水晶球的位置,就在美心门业在全国星罗棋布的门店。橱柜行业作为消费品定制最为典型的一个行业,已经充分证明了门店对于捕捉用户的关键性。用户在哪里,设计在哪里。门店,成为个性化意愿与规模化生产的关键交集。


然而,门店作为与用户进行意愿交互的最重要阵地,只是最近几年才被广泛的认知。以前用户的需求,并不会立刻得到应答。门店和用户谈好需求意愿之后,会通过单独的表格描述方式,回传给设计人员。传输效率低自不必说,最头疼的还是准确度比较低,很容易被理解错误。而设计人员,在完成初步设计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根据订单进行设计,重复设计轮子。这种数据传递的方式,决定了部门之间的配合充满了猜测和沮丧。门店,其实就是一个被放在工厂之外的独立孤岛,需要仔细思考二者应该有着如何的连接。


这种僵局的打破,需要等到面向用户意图的门店交互系统的出现。美心需要对各种木门、钢门的规格,以及各种各样的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响应。对于用户多样化需求而言,产品的配置与后端的设计、制造如何相连,是数字化制造的一个庞大命题。第一架全数字化设计的飞机,就是波音777。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波音为了实现全数字化设计,启动了为期十年的数据连通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面对不同的航空公司,进行不同的飞机参数配置。当时,快速配置、快速报价,是飞机制造公司的重要竞争力。波音777是第一架采用了无纸设计的飞机,这是飞机设计技术的里程碑。二十多年后,这种竞争力开始在消费品端发扬光大,美心门业与华天软件联手接过了这一棒。从飞机的400万个零件,到一扇门的200个零件,举重若轻,数字化制造开始回归。


当门店完成用户意图的捕捉,并通过交互系统进行数字量化完毕的时候,配置软件里面还没有太多的制造信息,只有外观尺寸和大体位置,而主要参数,如尺寸、规格、材料、样式、附属件、甚至钣金和荷叶等已经基本确认。成本构成的基本要素,已经确立。


这些数据被迅速传递到工厂,研发部门会迅速进入详细设计,完成具体开槽尺寸等。完成工厂设计后,进行拆单(这个动作被板式家居行业形象地称之为“炸单”,像一张爆炸图一样将各种零部件展现出来),包括结构件、钣金件数量等,这就形成了制造使用的物料清单表,作为生产依据。有些原材料还需要做调配,例如来自不同地区订单的材料、板型如果差不多,就需要合并同类项,实现规模生产。


以前订单下达之后,门店人员需要借助于图片展示、手动录入、拍照和备注等方式进行传递,而后续的详细设计、工程评审,一直到图纸下发车间,往往需要几天。而现在,对于变化较小的标准门,从全国分布的门店订单,到重庆制造车间的机器准备,有的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这一连串的行动,反映了数字化一个本质性逻辑,那就是数据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使者,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种要素连接在一起,而库存则开始走向消失的状态。美心门业,也经历了痛苦的消耗库存。2013年,由于对需求估计不足,也造成了大量的成品门挤压,之后曾经进行了艰苦的烂尾门处理。这段经历,就像一个不能愈合的伤疤,经常提醒美心门业的管理者们,当数据无法快速流转的时候,库存就是失去流动性的财务灾难。


实际上,这里隐含着另外一个看不见的秘密,那就是在门店里的客户报价完成了自动化。这是通过在设计软件与门店配置之间,进行精细的模型选择、物料适配和生产仿真运算来实现的。


由于有了数据的前后快速拉动,前端对用户快速响应,制造效率需要大幅度提升,数据的流动激活了此前沉睡的ERP。


至此,形成了全三维的业务驱动,从用户端、设计端、工艺端到制造端,已经彻底打通,数据可以跨越不同岗位的壁垒,快速跑完全程。这才形成了真正的订单拉动生产,数据驱动业务。美心门业所期望的“货车到门口,生产大启动”的零库存愿景,终于胜利在望了。


小记:迎战未来,三道合一


至此,美心已经进入了数字化转型的弯弓射雕的姿态。面向未来的个性化定制,借助于设计工具的升维,向前连通门户,向后打通制造,实现了线下渠道、设计味道和制造门道的三道合一。这意味着渠道的激活、门窗特性的把握和快速制造的落地,实现了一体化的无缝连接。


而此前,这代表着三个黑洞:订单黑洞,知识黑洞和时间黑洞。数字化转型,可以同时打开三个黑洞的大门。这也让人感觉到了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内在动力,那是小孩子长牙齿时候牙根里的力量:痒痒地,鼓鼓地。

(点击上图,即可进入购书网页)

《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广受企业家好评,同时被评为江苏省宣传部向社会推荐的2021年度12本好书之一。本书用生动的“兔耳朵曲线”探讨了制造业上下游如何打开天窗、推倒围墙,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作战。极具活力的灰度创新,就在40个行业100家企业之中。文字可读性强,理论自洽,具有卷袖子动手的实操性。


相关阅读:

激光帝国的黄金罗盘

配角之王,走进制造中央

作者简介

林雪萍:南山工业书院发起人,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


往期专辑推荐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工业4.0

全球制造战略

美国制造创新

工业软件

工业新概念

企业战略

先进制造

数字工厂转型

纺织

灰度创新

自动化

数字人才教育

国际展会


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并分享

为方便查看,可应用公众号置顶功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